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紙張在制漿和施膠過程中,必然會引人酸性物質,導致pH值升高。纖維素離解過程中加人的化學品如H2SO3,H2SO4等來去除木質素,施膠工藝中又加入大量的松香,同時利用硫酸鋁作沉淀劑。松香的主要成分為松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但硫酸鋁是酸性離子化合物,沉淀在紙張當中,不易揮發,加速了紙張的酸化老化。天然纖維素分子是多個葡萄糖分子以苷鍵連接在一起的高度聚合物,聚合度一般為10000左右。但在加工過程中,經過蒸煮和漂白,聚合度下降,變成1000左右。當聚合度降到200以內,就不再具備紙張的屬性,也就是紙張老化不能再用了。所以,在紙張生產過程中,硫酸和明礬等酸性物質,以及漂白過程殘留在紙張上的氯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會導致纖維素的酸性水解,導致聚合度下降而降低了紙張的使用壽命。
內容摘自:蔣祥春/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古籍保護中的酸化及其防治體系》中“紙張本身自有的酸度”片段。該文發表在《甘肅科技》2021年5月 第10期,第3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