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定珍貴古籍的三性原則
1、所謂歷史文物價值,指的就是其產生的歷史時代早晚和傳世多少、紀念意義強弱,側重以版本產生的時代衡量尺度;
2、所謂學術資料價值,指的是書之內容學術價值或資料價值高低,側重以古籍反映的內容為衡量尺度;
3、所謂藝術代表價值,是指書的印刷技術、裝幀形制、印造紙張、名人題跋等特色,側重以版本具有的特征為衡量尺度。
二、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標準
1、入選基本原則:《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主要收錄范圍是1912年以前書寫或印刷的,以中國古典裝幀形式存在,具有重要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的珍貴古籍。具有古籍善本“三性價值”中其一或其二特征的文獻,即可作為善本界定。
2、入選細則:元代及元代以前和明代刻印、抄寫的圖書(包括殘本和零頁);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傳較少的印本、抄本;太平天國及歷代農民革命政權所印行的圖書;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說較有系統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的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過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國古代印刷技術發展,代表一定時期技術水平的各種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版畫的刻本。
3、少數民族文字入選標準: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與漢文古籍相比,在產生、發展、流傳過程中客觀存在差異性和復雜性;對大部分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下限放寬至1949年以前。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商業、宗教、文化、歷史、地理、繪畫、雕刻、建筑、裝飾、醫學、語言、文學、藥學、藝術等領域。在情況相近的民族文字古籍定級劃分時應盡量趨向統一,從定級標準整體設計框架角度把握;照綜合考慮各民族文字古籍級別劃分的平衡性;三性原則及不唯時限性原則是各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時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
以上內容摘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 / 叢冬梅《論古籍善本“三性價值”與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