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物質是紙質文物保存與傳承過程中最大危害,而要改變這一局面的途徑就是對紙質文物進行脫酸保護。
眾所周知,紙質文物采用酸堿中和的原理進行脫酸,而在脫酸方法研究道路上,卻是一路坎坷。要么是脫酸后文物紙張、字跡墨料等受損,要么是對脫酸應用人或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而最佳脫酸方法無疑是既不讓紙質文物發生任何物理變化,還不會對人及環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脫酸效果好的同時還要保持其持久性。
紙質文物保護中的脫酸方法有很多,也非常成熟,目前大致有兩個方向的脫酸技術:液相脫酸技術和氣相脫酸技術。但因氣相脫酸技術的成本等因素,基本很少有在使用,而液相脫酸技術又分含水液相和無水液相,紙張文物及字跡怕水,所以不含水的無水液相脫酸技術成為紙質文物保護中的主流脫酸技術,如Bookkeeper。
保護紙質文物應從日常防治抓起,文物入庫前應先對其進行有效的脫酸處理后,將其保存于無酸裝具環境中,以延緩其酸化現象的發生。對未脫酸處理和已脫酸處理的紙質文物應分類放入不同的庫房,避免群體酸化狀況的發生。
防止紙張酸化與氧化是延長其保存壽命的主要因素,再配合定期檢測機制,對出現酸化的紙質文物,在第一時間進行脫酸保護處理。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庫房環境,只有這才能最大限度延緩其酸化,在紙質文物保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