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亚洲人成在线观看,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知識分享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知識分享 >

紙的雛形:西漢時期的造紙技術使“紙”的進程加快一步

時間:2024-06-13 11:42:02 來源:銳立文保

之前我們講到了西漢時期的縑帛紙與絲絮紙。這一期,我們就重點講一下考古學家在西漢墓葬和遺址中發現的許多植物纖維紙狀殘片或類似紙的物質,有的學者稱其為“西漢紙”。“西漢紙”是如何制作的呢?

多次考古表明,22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早就出現了“麻紙”。

1957年,在陜西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附近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墓,墓中發現了數張包裹著銅鏡的暗黃色纖維狀殘片。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黏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有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0.1米。后來經過化驗分析,這些西漢麻紙含麻筋、線頭、破布塊等成分,已相當結實,并有一定的光澤和耐折性。在顯微鏡下觀察,紙中纖維長度1毫米左右,絕大部分纖維做不規則的異向排列,有明顯被切斷、打潰的帚化纖維。這說明古人在制造過程中經歷過被切斷、蒸煮、舂搗及抄造等處理。根據這一發現,考古學家認定,這就是西漢時期麻類纖維紙,并將其命名為“灞橋紙”。灞橋紙色暗黃,后陳列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除此之外,在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遺址和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五號漢墓也都出土了植物纖維紙。

天水放馬灘漢紙本地圖

對于西漢時的麻類植物纖維紙,后來北宋時期的官員蘇易簡在所著的《紙譜》中說道: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當時人工造紙,先取質量柔韌的植物類纖維,煮沸搗爛,和成黏液做成薄膜,稍干后用重物壓之即成。由此,“西漢紙”也可以被稱為紙的雛形。早期紙原料及制作方法是我國古代造紙術的重要開端,影響深遠,為造紙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道路。

【參考文獻資料】

1、《造紙術興衰》

2、《造紙術何時發明? 何時從中國傳入中亞?》

3、 楊巨中,《中國古代造紙史淵源》,三秦出版社,2001年10月

4、《中國古代造紙工程技術史》: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菊華,2006

5、潘吉星,《中國造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轉載聲明】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有價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現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告知,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紙的雛形:西漢時期的紙張都有哪些用途?
下一篇:呵護古董字畫藏品,從脫酸保護開始!
資訊推薦
服務案例
回到頂部